在盛夏的北京時間7月26日,CBA選秀大會的舞臺上,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悄然上演。這場選秀大會,作為中國籃球界的一大盛事,與美職籃的選秀同樣引人注目。眾多籃球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此,期待著哪些天才少年能被發(fā)掘并走上職業(yè)之路。
然而,與人們的期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選秀大會的實際情形。僅有21人在這場共有64人參與的選秀中被選中,而首輪便有浙江、遼寧、寧波和廣廈等隊伍棄權。對他們而言,似乎寧愿浪費掉手中的選秀權也不愿挑選一些自己認為潛力不足的球員。這種局面無疑暴露了各俱樂部對于新秀球員的看法——他們并不被看好,也并不認為他們能打出怎樣的成績。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中,竟然出現(xiàn)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當晚的主持人、CBA公司新任董事長楊陽,竟然在念到一位球員名字時出現(xiàn)了口誤。這位被選為榜眼的球員,被譽為“太原杜蘭特”的杜智博,一個身高1米93的小前鋒球員,卻因主持人誤讀名字而被眾人所知——他的名字被誤讀成了“杜智傅”。
這樣的錯誤,對于本應是莊重而神圣的選秀大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于被選中的球員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的巔峰時刻,是他們從大學籃球走向職業(yè)籃球的重要轉折點。然而,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卻因為一個名字的誤讀而變得尷尬無比。這就像大學錄取通知書上把一個人的名字打錯一樣,顯然是不應該發(fā)生的。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事件反映了CBA官方對選秀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中,他們甚至連這些即將踏入職業(yè)賽場的球員的名字都記不住。這不僅暴露了他們在專業(yè)度上的不足,也讓人不禁懷疑他們是否真的用心去準備這場選秀大會。這種草臺班子的作風,與NBA的選秀大會相比,顯然有著巨大的差距。
在NBA的選秀大會上,聯(lián)盟總裁在念球員名字時總是那么標準而有力。而在CBA的選秀大會上,不僅出現(xiàn)了名字的誤讀,還有之前將其他球員名字讀錯的案例——如谷玥勺的誤讀等。這種過于業(yè)余的操作實在令人費解。若CBA真的希望與NBA接軌,那么在專業(yè)度上就必須有所提升。否則,這樣的鬧劇只會繼續(xù)上演。
